聊城泰山石敢当

时间:2020年06月30日 来源:

   泰山石在泰山主峰周围山区的东溪、西溪、东麓麻塔、下港峡谷以及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皆有分布,尤以主峰西部桃花峪峡谷中所产成色为佳。

   泰山石的岩石为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细粒角闪石岩等。因具备了这些矿物质构成,粗犷的线条可在石头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和图案,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讨人喜欢。

   泰山石比较大的作用在这里。泰山石的降妖、辟邪、镇宅作用已成为民间风俗,广为流传和应用。因此,作为居家的奇石摆件,泰山石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它可真是居家稳如泰山,安如泰山!


“延祐碑铭”原石立于今肥城北部村落。聊城泰山石敢当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率18万大军封禅泰山。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是一路征讨匈奴,扫平环宇后来到泰山的,所以心情也格外得好。汉武帝来到泰山脚下,举行了盛大的封禅典礼后,就把大队人马留在了山下,然后带着大将军霍去病的儿子,君臣二人神秘地登上了泰山。登上泰山极顶,汉武帝面对眼前雄奇的景象,激动不已,竟一口气说出了八个感叹词: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然后,汉武帝虔诚地向上天报告了自己平定边疆的功绩,祈求上天保佑汉朝江山永固。不仅如此,汉武帝还特意命人在泰山上挑选了四块石头,千里迢迢运回长安,分别放置在未央宫的四角,以镇乾坤。 中国香港泰山石敢当保安康泰山石敢当习俗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民俗史上有重要影响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普遍,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

   泰山石敢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石有驱邪避凶的寓意,在遥远的石器时代,人类的许多工具、武器、原材料都源于石头,因此,先民对于石头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在考古中就发现许多以石头做为图腾进行崇拜的例子。正所谓名山出灵石,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主生主春,是五岳之尊,泰山的岩石自然而然地被认为具有灵性和神力。后来泰山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人们将来自泰山的石头统称为泰山石敢当。在泰山地区人们用自然石雕刻石敢当,立于墙根儿、桥头、村头等要重处,或是在门前墙上,立一块泰山石,上面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石碑上刻有“泰山石敢当”,在碑额刻有狮首、虎首等浮雕。

   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特殊的石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民间,泰山石敢当也从**初的镇宅避邪,到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神力,能祛除疾病、防止遗失钱财、制止饥荒发生、保佑宅主升迁、平息家庭争论等等。所以,民间也就有了“将军型石敢当”和“大夫型石敢当”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山东泰山被誉为中国五岳独尊,自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圣山。“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泰山安则天下安”、“国泰民安”……内涵厚重的泰山文化,使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自古名山出灵石,泰山石也是吉祥的象征。 **早的五字碑原多认定为河北涞水金代皇统“泰山石敢当”碑铭,但此碑久佚,碑刻系年代也存争议。河南泰山石敢当拓印

勇做泰山石敢当,共圆中华复兴梦。聊城泰山石敢当

   1985年的夏天,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在泰山以南三十公里的一个小村子里,农民正在地里干农活。突然,有人发现了一个沾满泥土的大石块,大家把泥土清理了一下,发现竟是一个人物石像。石像高约1.8米,看上去是威风凛凛,只见他一身武将装束,身擐(换)甲胄,手执长矛,昂首挺立,仪态威严。石像为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雕刻手法,是一件明代的石像雕塑。石像帽翅夸张变形,不符合历史上头盔的真实规格,因此这一石像并非历史人物,而是一个半人半神的形象。**根据其雕刻风格,认定这个一身戎装的石像就是泰山石敢当,当地俗称石将军。 聊城泰山石敢当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